第八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案例征集自5月23日启动以来,已有60余家机构报名,因相关安排调整,案例征集截止日现延长至8月13日,优秀机构可继续报名参选。
本文是2021年第六届“十佳案例”奖的获奖案例:苏州银行(002966)的“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已纳入获奖案例集《科技赋能金融:中国数字金融最佳实践V》,点击可查看其他获奖案例。
该案例获奖理由:整合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使其管理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突出案例。
去年,该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人民币应用,打造了“资金支付—财务核算—用途溯源”数字人民币闭环管理体系,为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溯源监管提供了有力手段。
打造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
赋能乡村振兴
供稿| 苏州银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
苏州银行作为一家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地方银行,始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政策要求,自2021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六部委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起,苏州银行即深入农村一线,以金融科技赋能协同共推本地乡村信息化管理建设,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科技活水”。
近年来,随着苏州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业务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的缺陷逐渐暴露。主要体现在资产购置、资源出租或出售、资金交易、财务数据统计等方面存在相互矛盾或数据不真实,从而降低村会计、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操作效率,进一步导致监管困境,各镇、区管理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缺少抓手。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实现对农村三资业务的规范管理、有效监管和全面公开,实现“阳光村务”,并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
科技赋能农村三资监管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管理的重点内容。苏州农村各级乡镇政府急需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预防和降低腐败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和村务管理水平,保障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面临的问题,苏州银行基于长期服务农村市场的经验积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依托自身先天的金融管理属性及丰富的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经验,以苏州农村三资业务为关键切入点,着力打造建设一体化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
平台采用“安全、开放、融合”理念,运用分布式微服务技术,将集体资产管理、资产交易等数据纳入一体化管理,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安全、真实、准确,有效避免资产“体外循环”和资金“截留挪用”等违规事件的发生,高效、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平台基于苏州银行自主研发互联网应用开发平台规划建设,实现了平台整体的高可用性和强扩展性。通过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民币、移动互联网、数据可视化等数字经济关键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监管智力、精准提高了审批和监管效率。
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引入先进技术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可视化、区块链等多项技术能力,全面强化乡村建设领域金融科技新技术支撑。
1.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升村镇集体经济管理水平
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助力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实现村镇资产和资源账本全面查询统计,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用移动互联网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资产位置信息采集、村务信息实时发布、移动审批和预警实时处理,以及数据驾驶舱的实时呈现功能。
截至2022年末,平台覆盖260余个村镇,800余个经济组织。实现资产和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金封闭式监管,确保资源和资产出租或出售交易数据、工程支出合同数据、资金收支数据,与财务总账数据一致。基于智能会计功能,赋能村会计收付单科目配置化,财务人员一键生成会计凭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集体经济管理水平。
2.打造开放式资金监管平台,实现监督场景透明化
运用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锁定资产信息和资金交易数据实时上链,落实可信监督,实现资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交易记录可追溯,杜绝集体资产流失和滥用资金的情况发生,为资金监管提供真实、高效、有力的依据。
已认证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该平台参与资金在线收入与支出,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满足用户对资金全面掌控的诉求,截至2022年末进入平台机构数共计18家且支持动态更替。
开放式的平台理念提供了『快速发布』和『查询三资信息』的窗口渠道,支持村民在线对三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解决三资管理信息透明度较低、村民无法进行有效监督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实现村内账目全留痕、全公开、全追溯的数字体系化管理。
3.构筑集体三资数据中台,打通监管信息壁垒
全面打通三资管理场景的数据壁垒,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精准监管三资的管控难题,推动日常监管模式由过去高成本且滞后的事后监管升级为全流程、嵌入式监管,实现了对三资监管的一网覆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及数据执法。
通过“线上”赋能、“线下”发力,联通集体三资数据断点,堵住三资监管漏洞,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全数据、全对象、全流程、全事项一体化贯通监督,实现了集体三资的全面有效监控。
截至2022年底,平台建立专项监管账户逾1400个,累计监管资产39000余项,800多亿人民币,累计监管审批事项50万余笔,累计监管资金核算近1000亿元,为农村三资管理和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有力贡献。
4.布局大数据风险预警体系,聚合数字化风控水平
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预警与智能风控,有效降低违规操作风险。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分析资产数据、人员信息、资金收支模式等数据之间的规律及潜在联系,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监督,提前对有风险的资产交易、资金支付做出提示,实现对疑似违规问题的快速捕捉、自动预警。
5.辐射平台智能化服务能力,提升全场景用户体验
操作场景自动化。针对三资账务处理过程中因记账系统与银行资金交易数据不通导致的资金交易不便等问题,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上链关联三资与银行账户等相关数据,覆盖“资产管理—产权交易—资金收付”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操作,减轻经办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资产“体外循环”和资金“截留挪用”等违规情况的发生。
审批场景移动化。针对传统纸质审批流程存在的找人难、多趟跑、效率低等问题,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支持在移动端审批所有村集体资金管理事务,可显著提高资金审批和支付结算的便利度,减少业务留置时间与经办人员时间投入,实现办事“零次跑”,大幅提升农村三资的管理效率。
直连数字人民币
打造农村三资闭环管理体系
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人民币应用。开创了立体动态的新型监管模式,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
通过资金的收入和支付业务场景,率先在苏州数字乡村运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直连数字人民币系统,实现三资平台内的数字人民币兑换、划转、代发等功能,实时互通资金管理、资产合同管理、财务核算等功能模块,集成数字人民币的交易数据、变动数据、流转数据的交叉验证与溯源,形成“资金支付—财务核算—用途溯源”数字人民币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提升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为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溯源监管提供有力手段。具体创新点如下:
1.数字人民币结算与事项审批结合
通过系统平台将资产、资金、资源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线上审批范围,根据审批结果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发放、收缴、转账等,涉及业务场景包括:股民股金发放、村民分红、村民土地补贴发放、医疗补助金发放、养老金发放等多种场景,确保资金的结算流程线上留痕可追溯,提升了资金的监管水平。
2.数字人民币结算与资产租金收缴结合
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租金收缴等实际场景,提供数字人民币结算方式,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全链路构建,打造更加安全、通用、普惠、便捷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渠道,使得数字人民币安全、便捷的优势得以体现,支持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3.数字人民币结算与财务核算结合
在财务端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单独结算,打造数字人民币维度核算模式。一方面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资金的组成部分纳入货币资金的整体核算中,另一方面提供数字人民币单独的核算统计渠道,支持财务人员更加清晰明了的对数字人民币的收支和业务往来进行核算确认,为业务开展的安全准确提供有力支撑。
4.数字人民币结算与三资监管链上数据结合
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将集体资产信息上链,实现了交易数据的记录留痕可追溯,通过结合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形式为资金交易的监管提供真实、高效、有力的证据,提升平台资金交易的监管水平。
2022年8月,随着苏州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通过三资平台将街道下属村7万余元“苏扶保”保险费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成功划转至苏州人保账户,数字人民币在“资金支付-财务核算-用途溯源”场景的首次应用实现。
2022年9月19日,在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创新周开幕式暨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上,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数字资金支付、核算、溯源闭环管理场景被认定为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并进行了首批奖金兑现。为数字人民币向基层推广和普及,为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溯源监管,以及国家战略执行提供有力金融手段。
【结语】
苏州银行一体化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的建设,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人民币、移动互联网、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涵盖数字人民币、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产交易、阳光村务、合同管理、移动审批、大屏预警监测中心等多个数字化功能场景。与市三资监管平台、市农村产权交易系统、银行核心系统等实时数据互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村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作业,建立农村村务全过程、立体化的闭环监管体系。
该平台以解决农村资金收支痛点为主线,针对资金操作流程“失控”、复核审批“失时”、群众监督“失灵”、上级监管“失察”等现象,结合自动化、移动化、透明化、精准化等技术特点,构建“操作—审批—监督—监管”四位一体的管理闭环,帮助村集体扎紧“钱袋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贡献金融智慧与科技力量。
平台运营以来,社会影响力日渐增强,对苏州各地区加快推进村级资金集体经营、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创新转型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支付体验与贴心的金融服务受到区、镇、村三级用户一致好评的同时,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等三资主管部门也对平台在集体经济和村务监管方面先行先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入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组织的“江苏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并荣获多项奖项及荣誉。
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对苏州银行与本地农村共要意义,是苏州银行贯彻落实服务“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苏州银行将持续完善苏州农村集体三资云数据管理监督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可复制的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城商行的地缘优势,不断扩大平台的服务半径和影响力,更好的服务江苏省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苏州银行将持续围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县域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更积极地运用前沿金融科技技术,大力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力求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在江苏落地贡献更多力量。
“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与金融城主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评选秉持公平、公正、公益原则,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先后评出70个代表国内金融科技创新水准的优秀案例,赢得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的高度认可,逐渐成为金融科技领域专业、权威的评选品牌。
第八届评选于5月23日正式启动,征集期延长至8月13日,初选、复选和终选答辩安排在8月14日~9 月20 日,9月24日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公布评选结果并颁奖。欢迎广大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机构积极参选,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案例评选规则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新金融联盟NFA”,回复数字“8”。
扫码报名
组委会联系方式
付老师 18510570496
徐老师 18510570463
【关于我们】
新金融联盟(NFA)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行业交流平台。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各类闭门研讨会、优秀企业参访近百场,议题涵盖数字金融、数据治理、资产管理等方向。部分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推动了业界与监管的沟通交流,助力理事单位的合作共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