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醒狮、大头佛是新桥人引以为傲的非遗项目;九成书院、跨龙桥、圣母宫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着新桥村数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散龙膥、赛龙舟、摆七夕等传统节庆、民俗活动魅力依旧......新桥村,是一条历史厚重、古迹耀眼、文风鼎盛的古村,更是番禺区内一条新晋的亿元村。这当中隐藏着什么幸福密码呢?跟着我们一起去探寻解锁吧!
市莲路和雁洲涌分别穿过新桥村(新桥村供图)新晋亿元村
经济实力持续居于全区村级收入前列
2021年,新桥村集体总收入突破了1亿元大关,总收入1.05亿元,比2020年全年村集体总收入的9748万元,增加758万元,增长7.77%。4142名股民人均分红17800元,经济实力持续居于全区村级收入前列!
新桥村为什么能这么牛?8大工业园区厂房出租、番桥加油站联营分红、新桥市场出租收入等,让新桥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近几年,村党委始终紧抓产业结构布局,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齐头并进,使新桥村2017-2019年连续三年蝉联番禺区村级经济收入前三名。2020年,新桥村年总收入为9748万元,同比增长0.78%,排名大龙街第二、番禺区第二。
“我记得1992年,村的集体收入仅45万元,1993年村将二级经济归统为一级经济后,自主权大了,1993年收入150万元,到了1994年,2年不到就变成了450万元。”去年刚刚退休的老干部高景威对我们说道。高景威在村委工作了30年,他对新桥村历年的发展可谓了如指掌。他表示,历年来新桥村坚持“珍惜每一分土地,尽可能不卖地”这一经济发展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稳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新桥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自建厂房、物业租赁、招商引资、商业地块升级改造等,不断发展集体经济。2008年,村集体年收入已达到四五千万元,并还清了所有银行贷款。”新桥村党委副书记郭锐洪说。他自1994年回村负责财务工作后,一直见证着新桥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每年的分红从1994年的500元涨到2020年的1.6万元,再到去年的分红1.78万元,60岁以上的老人加上敬老金后分红总额将近2万元。”郭锐洪说。
现任村党委书记胡健光表示,村班子团结稳定是村经济发展的“法宝”。1997年,胡健光回村工作,五年后成为一名村干部,一直为新桥村服务至今。“新桥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行政村。一直以来,村两委班子同心同德,做到了珍惜土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胡健光说。2021年“七一”前夕,新桥村党委被授予“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新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600岁古村厚重古迹活化焕新韵
新晋“亿元村”实力不容小觑。新桥村自最初建村至今已有600余年,村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一直为番禺人所称道。新桥村保留了明、清、民国至今多个历史时期的祠堂、庙宇、传统民居、乡公所会堂等大量历史建筑。以“留余”传家的康氏宗祠、以“爱莲”为堂号的周氏宗祠以及赞兴胡公祠、汤氏宗祠等多座祠堂,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岭南祠堂文化的传承。村内更有三处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初五举行“散龙膥”的圣母宫,年年都吸引了无数本村村民甚至外村群众聚于庙前争接龙膥;始建于明代,几度修整,流水人家600年的跨龙桥,在桥头参天榕树的掩映之下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 的悠悠之景;而最值得推崇的是始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九成书院,这座有着200年历史的古书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运作下得以活化利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跨龙桥(澄子摄)“文澜狮海壮,武略虎门深”。九成书院早已与新桥学校融为一体,时值学生寒假,原本安静的校园每天都锣鼓喧天,唱得又是哪一出呢?原来,九成书院作为新桥学校醒狮、武术、书法训练基地,同学仔、武术爱好者们隔三岔五就在这里进行日常训练或举办活动。采访时,这里就刚好举办醒狮交流活动,一众小队员在这里切磋“武艺”。在新桥小学的武术醒狮社团里,社长是一位名叫胡诺菲的女生,“以前的舞狮技艺传男不传女,醒狮是我们新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就不应该有男女之分,就算以后小学毕业了,我也不会离开醒狮队伍,我会继续学习醒狮的技艺,传承新桥村醒狮文化精髓!”胡诺菲说。


新桥小学的醒狮社团在活动
现读三年级的胡梓谦是社团里的鼓手,个子不高的他每次上场都要踩着小板凳,站在比他大三四倍的醒狮鼓后面,打起鼓来节奏清晰,自信生动,“鼓声其实就是狮子的声音’。我要用鼓声衬托出狮子静态、动态的气氛和心理活动,每当我敲的鼓点能和狮子的动作配合得好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梓谦聊起打鼓,眼里有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九成书院
新桥村拥有武术、醒狮和大头佛三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九成书院也顺理成章成了这三大项目的重要载体。古韵新姿,200岁九成书院现已被活化成了新桥村“五位一体”的新时代文化书院。2021年,九成书院被列入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桥小学被评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新桥小学醒狮武术队荣获2021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暨“海空网络杯”第三届中华民族青少年龙狮争霸金奖(小学女子组—南狮群狮)、龙狮争霸银奖(小学男子组—传统南狮),荣获2021年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少年男子组二等奖、女子组二等奖。
除了醒狮与武术,书院后堂内还陈列着新桥小学师生的书画、胶底碟画等作品,画的内容均是新桥村的大头佛、醒狮等,可谓相得益彰。新桥小学老师苏锐锋表示,九成书院始建至今一直发挥着学校的教化育人功能,现在已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教学和活动场所。
生态美村
新桥做优“环境”文章
来到新桥村,不自禁地就会被新桥的美丽河涌所吸引!

雁洲涌穿过新桥村
流经新桥村的雁洲涌长5660米,呈南北走向横穿新桥村,新桥村民习惯叫它新桥涌或新溪——它对新桥村的影响悠长深远!现在的雁洲涌水清岸绿,河里鱼儿畅游,两岸风光旖旎。从市莲路至亚运大道段长约1.6公里的涌堤边增设了碧道、路灯、口袋公园、小广场,并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建设成为了城镇型标准碧道。只见涌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北边一段两岸栽种了落羽杉,深冬初春正是落羽杉变色期,红铜色、明黄色、青绿色……色彩交映,一场赏心悦目的色彩盛宴正在上演。

落羽杉变红了
村干部洪哥说:“落羽杉约在1975年种下的,以前河涌黑臭,没人关注,现在河涌变美了,关注的人也多了,现在正是观赏落羽杉的最佳时期,不少人慕名前来拍照。到了七月份,这里的凤凰花盛开,红得像一簇簇火焰,非常漂亮,届时也欢迎你们来打卡!一年四季,景色变换,越来越多村民喜欢来这里散步休闲。”
看着如此美丽的雁洲涌,估计你很难想象5年前它的模样吧。
“我们那时叫它墨汁涌,涌水黑得能当墨汁用!像我们住在河涌附近的平时都不敢开窗,更别说在河边行走了,味道真的是太呛了,可以用刺鼻来形容!”住在永宁路、离河涌不足50米远的洪哥感慨地说。

“新桥涌”两岸风光旖旎
据了解,4年多前,雁洲涌被列入番禺区黑臭河涌名单。自2017年起,石碁镇和大龙街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排污口整治、河涌两岸拆违、查污控源、河涌保洁等方式,使雁洲涌基本消除黑臭,大龙街更对这段1.6公里(单边长)河岸进行了提升改造。现在,每天早晨和晚上,有很多村民群众到河涌边休闲、健身。
“不止万人游两岸,居然一鼓转三湾!桥搭彩楼观景壮,旗摇碧水竞龙腾。”“息鼓偃旗扒白水,鸣锣放炮出青云。胜友划龙欢白昼,良朋把盏乐黄昏。”据说是清朝宣统年间考中举人的本村才子周拱辰所作的两副妙联,描绘的正是端午节新桥涌龙船景的盛况!
每逢农历五月初三,是新桥村传统的龙舟招景之日。这一天,村民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四乡八村的村民群众扶老携幼,红男绿女齐聚河涌两岸观看龙舟竞渡。当日会有十乡会龙船齐来斗技,在以前弯弯曲曲的新桥涌中“演单旗”、“考三尖”等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记者也曾有幸在前几年看到这种万人空港的盛况。新桥村的新溪龙舟队也是全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2017年荣获番禺区第十六届“莲花杯”金奖第三名,2019年荣获番禺区第十七届“莲花杯”金奖第四名。
除了河涌整治,新桥村还新建了新桥文化广场和口袋公园。文化广场与党建公园合为一体。这里原本只是一块空地,为了满足村民娱乐休闲的场地需求,打造村集体的宣传阵地,2019年,新桥开展“三个一”工程,即“一个主题广场,一系列宣传设施,一系列文体活动”,建设了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新桥文化广场。广场设有篮球场、多张乒乓球桌和10多套儿童娱乐器材,不仅方便了遛娃的家长,还能为热爱运动的街坊提供一个设施完善的运动场所。威叔说,每到晚上广场上都人山人海,有打球的、有遛娃的、有跳广场舞的,非常热闹。

新桥文化广场
建在河涌边的龙舟文化主题公园,紧靠新溪龙船训练基地,园内一组活灵活现的扒龙船铜雕,将龙舟竞渡的情形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新桥村龙舟文化主题公园
发挥资源优势
升级打造“美丽田园”
新桥村党委书记胡健光表示,2022年,新桥村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实现新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全面提升。
一方面,村集体会继续做好“三资”日常运行管理,积极做好存量空置物业及2022年租赁到期物业的重新招租工作,尤其是做好68个市场档位的转变租赁方式规划,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向前。另一方面,村集体将提升连片耕地利用效益,做好连片耕地转为农业示范基地模式规划,升级打造建设“美丽田园”。再者,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全力推进高田西商业留用地块开发建设,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村在亚运大道以北还有170多亩农用地,这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未来计划引进跨界专家孙保兴博士所提倡的幸福农法,连片打造成农业示范基地,升级打造建设美丽田园’,有关的规划正在洽谈和筹备之中。”说到村未来的规划发展,胡健光踌躇满志。
胡健光表示,“幸福农法”倡导依照地势、地形、地质和水文环境建立最优生长作物植物体系和最优循环种养体系,利用生态平衡和中药祛除原理来防治病虫害并恢复土壤活力,用科学的方法并借用自然之力,生产出不含农药化肥、抗生素、转基因、重金属、除草剂以及激素的“六无”农产品,种出来的农产品好吃且健康,新桥村准备在该位置打造农业示范基地,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新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举两得。
大龙街有关领导表示,2022年,将助力新桥村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治理和乡村治理水平,创建2022年市级美丽乡村。近期,在新桥村市莲路到亚运大道之间的170多亩农用地上计划打造大龙街都市水稻绿色循环综合种养区,创建良好的生态湿地,也为大龙街“水濂晓岸”新乡村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丰富的农业营养”,具体规划有待上级审核。


